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(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)

博主:用户用户 2023-11-23 19

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

1、五苓散,为古代水逆病的专方,经典的通阳利水剂,有保肝、降脂、利尿等作用,适用于以口渴、吐水、腹泻、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。整个组方由 猪苓 、 茯苓 、 白术 、 泽泻 、 桂枝 ,5味中药组成。

2、五苓散具有淡渗利水的功效,可以有效治疗水湿内停,小便不通等症状,有效缓解身体不适,消化系统的吸收,提高身体机能的转变,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。行气利水 五苓散能除去身体里多余的水分,间接能起到紧肤作用。

3、功效: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。主治:外感风寒,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,头痛发热,烦渴欲饮,甚或水入即吐,苔白,脉浮。水湿内停之水肿,泄泻,小便不利。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,吐涎沫而头眩,或短气而咳者。

4、五苓散,中医方剂名。为祛湿剂,具有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之功效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。小便不利,头痛微热,烦渴欲饮,甚则水入即吐;或脐下动悸,吐涎沫而头目眩晕;或短气而咳;或水肿、泄泻。

5、健脾祛湿。【传统作用功效】临床用于外受风寒,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,烦渴饮水,水入即吐,小便不利等;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,身重,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,心下动悸,吐涎沫而头眩者。亦治暑湿吐泻等病症。

中草药名方: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

1、五苓散,为古代水逆病的专方,经典的通阳利水剂,有保肝、降脂、利尿等作用,适用于以口渴、吐水、腹泻、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。整个组方由 猪苓 、 茯苓 、 白术 、 泽泻 、 桂枝 ,5味中药组成。

2、五苓散具有淡渗利水的功效,可以有效治疗水湿内停,小便不通等症状,有效缓解身体不适,消化系统的吸收,提高身体机能的转变,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。行气利水 五苓散能除去身体里多余的水分,间接能起到紧肤作用。

3、功效: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。主治:外感风寒,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,头痛发热,烦渴欲饮,甚或水入即吐,苔白,脉浮。水湿内停之水肿,泄泻,小便不利。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,吐涎沫而头眩,或短气而咳者。

4、五苓散,中医方剂名。为祛湿剂,具有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之功效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。小便不利,头痛微热,烦渴欲饮,甚则水入即吐;或脐下动悸,吐涎沫而头目眩晕;或短气而咳;或水肿、泄泻。

五苓散是一什么中药?有什么功效吗?

1、五苓散,为古代水逆病的专方,经典的通阳利水剂,有保肝、降脂、利尿等作用,适用于以口渴、吐水、腹泻、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。整个组方由 猪苓 、 茯苓 、 白术 、 泽泻 、 桂枝 ,5味中药组成。

2、五苓散出自《伤寒论》。是由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茯苓、桂枝五味药物组成。它是利水渗湿剂,有湿阳化气之功。传统用于外有表证、内停水湿、头痛发热、烦渴欲饮,或水入即吐、小便不利等证。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。

3、【实验研究】利尿作用《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》1963:327~328,将五苓散(猪苓18克、会泽泻30克、茯苓18克、桂枝12克、白术18克)研末,用50%酒精渗漉制成1:1的酊剂。

4、五苓散是由茯苓15克、猪苓15克、泽泻20克、白术12克、桂枝8克组合而成的散剂药物。 此药总体性温,属于温益补阳类的药物。可温中益气、健脾利胃、祛湿升阳。令脾虚湿寒的问题得到解决。

5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,具有行气利水,祛湿和胃之功,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、水肿,小便不利等。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,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,适用于黄疸病,属于湿多热少,小便不利者。

6、五苓散主要功能是利湿的,“燥可胜湿”湿去而头皮恢复正常功能,自然头发光泽。五苓散入足太阳膀胱经,使湿气去,有利于血液循环,血荣于发,秃发可以重生,起到治脱发的良好作用。

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(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) 第1张

五苓散有紧肤作用吗

意见建议:所谓的紧致肌肤功效,其实是祛除水的情况的。不要随便用。有副作用的。

祛湿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太过于潮湿,还有要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,药物可以选择五苓散来祛湿。 运动加速代谢 运动是能够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的,所以运动是能够帮助身体的恢复起到很好的紧致肌肤的作用。

【实验研究】利尿作用《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》1963:327~328,将五苓散(猪苓18克、会泽泻30克、茯苓18克、桂枝12克、白术18克)研末,用50%酒精渗漉制成1:1的酊剂。

一味古方:五苓散,通阳利水,可以保肝、降脂、利尿,能治11类病

1、五苓散,为古代水逆病的专方,经典的通阳利水剂,有保肝、降脂、利尿等作用,适用于以口渴、吐水、腹泻、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。整个组方由 猪苓 、 茯苓 、 白术 、 泽泻 、 桂枝 ,5味中药组成。

2、白术加茯苓:白术加茯苓一个健脾利水一个淡渗利水,属于同类药物的相须作用。代表方苓桂术甘汤主治:「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,苓桂术甘汤主之。」即饮停中州。配伍特点:茯苓、白术健脾利水,桂枝通阳化气。类方有五苓散。

3、治疗黄疸,还有茵陈五苓散,茵陈四逆汤,茵陈术附汤,千金犀角散等方剂,都少不了茵陈这味药。 茵陈中主要含香豆素类、黄酮类、有机酸类等成分。

4、罕用:石蒜、云芝、五灵脂、白毛夏枯草、海藻、乌蔹莓、豨莶、苍耳子、海南粗榧、空心宽、香菇、刺五加、红芪、羊心、苦瓜、蓼大青叶、槐耳、金盏菊花、猕猴桃根、蟾皮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3-11-23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花生生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